目前分類:閱讀札記 (2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心態致勝:全新成功心理學
Mindset: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

作者: 卡蘿.杜維克 (Carol S. Dweck)
譯者: 李芳齡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19/10/09

 

IMG_5739.JPG

240730744_563454645099233_7204116690182915926_n.jpg

書摘:

在諸多書籍中都會看到本書作者美國史丹佛大學心理學卡蘿杜維克教授(Carol Dweck)的「固定型」及「成長型」兩種人生心態概念,如《黑天鵝》、《跨能致勝》、《通往財富自由之路》等,而比爾蓋茲也在2015年選為年度必讀書籍之一。作者藉由教學生涯的經驗蒐集,所謂成功,重要其實不是天縱英才,而是持續努力。還有,不害怕失敗,不怕去嘗試自己不擅長的事物。

定型心態(Fixed mindset):
-我們可以一直學習新事物、新技能,但智力是個人基本素質,無法有多大改變。
-害怕努力的心態:沒能力者才需要努力,真正有才能的人,做起事來輕鬆容易。
-在沒有遇到失敗時,許多固定心態者和成長心態者一樣,都是樂觀、開朗與風趣的人。

成長心態(Growth mindset):
-可以透過努力、策略和他人的幫助,培養與加強基本素質,可透過用功和累績經驗而改變、成長。
-不在意當下的失敗或不完美,重視的是歷時的學習,迎接挑戰而有所進步。
-當感到鬱悶時心情依然會低落,但卻越是感到鬱悶,越是採取行動面對問題。

這本書最大的收穫就是第七章,不管是家長、教師或教練,都要避免讚美孩子的才智和天賦,而是要多引導孩子的勤奮努力心態,如此孩子才不會因為少了一時的讚美就放棄努力。如書中所分享:
「兒子,當你做事不盡力時,我真的很難過。你想你何時可以完成這作業?」
「兒子,這作業裡頭是不是有你不瞭解的東西?你想要我跟你一起檢查、溫習一遍嗎?」
「兒子,看到你錯過一次學習機會,我很難過。你能否用可以幫助你學習更多的方式做這作業?」
「兒子,這作業看起來似乎很乏味,我跟你有同感。但你能否想個方法,使它變得更有趣呢?」
或是「咱們來想想辦法,看有沒有法子既可減輕痛苦 又仍然能把它做好。你有甚麼點子?」
「兒子,還記得我告訴你的嗎?冗長乏味的東西能幫助我們學習專注。這作業就是真正的挑戰,需要你出全部的專注技巧,我們來看看你能不能專注地完成這整份作業!」

再以高球名將老虎•伍茲為例,他從不認為自己是天才或是天賦異稟,反而正如他自己所述: 「 我的父母對我的人生影響最大,他們教我投入自己、時間、才賦,最重要的是,投入我的愛。」  

本書作者TED的中英影片「相信你能進步的力量」: https://www.ted.com/talks/carol_dweck_the_power_of_believing_that_you_can_improve/transcript?language=zh-tw&hc_location=ufi
 

文章標籤

馬老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達文西傳 Leonardo Da Vinci
作者:華特.艾薩克森 (Walter Isaacson)
譯者:嚴麗娟, 林玉菁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19/02/27
 

240152196_556905695754128_629940887637683517_n.jpg

238856953_556905729087458_2385160890712359947_n.jpg

文章標籤

馬老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通往財富自由之路:教你如何變得更有價值!早晚有一天,可以不再為了生活出售自己的時間

作者: 李笑來
出版社:漫遊者文化
出版日期:2018/01/0
 

237149443_555046395940058_836455612431729235_n.jpg

240613544_555046455940052_6803979560111292748_n.jpg

文章標籤

馬老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槍炮、病菌與鋼鐵:人類社會的命運 (25週年暢銷紀念版)

Guns, Germs, and Steel: The Fates of Human Societies

 

作者:賈德.戴蒙(Jared Diamond)

譯者:王道還, 廖月娟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15/6/22

IMG_7135.JPG

讀書心得:

 

1972年7月作者賈德.戴蒙(Jared Diamond)在新幾內亞做鳥類研究,在沙灘上與一位當地的政治人物亞力(Yali)走著聊著,亞力一句「為什麼白人製造出這麼多貨物,再運來這裡?為什麼我們黑人沒搞出過甚麼名堂?」開啟作者橫跨一萬三千年、三大洋五大洲的的人類社會學之路。

 

傳統論述多以「基因」不同,造成人類文化的差異,而作者雖為地理學教授,本書則結合了語言學、遺傳學、人類學、歷史學、生物學等各種跨領域的斜槓科學深入剖析,包含從標題的槍炮、病菌與鋼鐵的不同角度,乃至人口族群(政府組織)、文字、語言、哺乳動物的馴化種類、狩獵社會與農業社會、移居與定居、歐洲亞洲的東西緯度傳播與美洲非洲的南北經度傳播(日照、雨量、氣候等、牲口、植物),讓您一下子踏入歷史時空裡。

 

舉個有趣的例子,如果非洲人成功馴化非洲的原生動物,想像著當地人騎著非洲水牛、長頸鹿、犀牛、河馬、斑馬,去征服騎著馬匹的歐洲騎士,歷史不知道將會如何改寫?

 

而目前仍肆虐全球的COVID-19新冠肺炎病毒,作者也從歐洲人如何以天花、牛痘和流感等病菌征服美洲土著,進行深入的剖析。

 

一本很值得細細品味的好書。

 

IMG_7054.JPG

 

#三就I就地工作I就地吃飯I就地休息
#疫情快退散
#越南加油
#馬老爹愛閱讀
#2021年8月8日

馬老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黑天鵝效應
The Black Swan: The Impact of the Highly Improbable

 

IMG_E7270.JPG

作者:納西姆.尼可拉斯.塔雷伯 (Nassim Nicholas Taleb)
譯者:林茂昌
出版社:大塊文化  
出版日期:2011/06/27

#三就I就地工作I就地吃飯I就地休息
#疫情快退散
#越南加油
#馬老爹愛閱讀
#2021年8月11日

文章標籤

馬老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7月13日匆匆忙忙帶了幾本書,進駐工廠,配合政府的三就政策,只進不出!

 


 

 

■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全球瘋行的習慣改造指南
■青春正效應:新世代應該知道的人生微哲學──探索自我、友誼、學習、愛情、人生的50個夢想核爆點!
■青春微素養:36個通往更理想自己的基本功
■個人品牌:斜槓時代成就非凡的7個自品牌經營守則
■跨能致勝:顛覆一萬小時打造天才的迷思,最適用於AI世代的成功法
■心態致勝:全新成功心理學
 
#蔡淇華
#何則文
#2021年7月13日
文章標籤

馬老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全球瘋行的習慣改造指南

The Power of Habit: Why We Do What We Do in Life and Business

 

作者:查爾斯.杜希格 (Charles Duhigg)

譯者:鍾玉玨、許恬寧

出版社: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2/10/01

 

S__130211842.jpg

 

Youtuber艾爾文影片中看到這本推薦值得反覆閱讀的書籍,作者以科學根據及實驗論證案例來講述「習慣」,彷彿是在讀葛拉威爾(Gladwell)的系列書籍。

 

內容從個人的抽菸、酗酒、賭博、減肥的習慣養成原因及改變的案例,乃至羅德島醫院醫師與護理師的緊繃慣性文化改造,星巴克面對各式各樣客人的員工訓練手冊,美鋁企業針對勞工安全進行改革,致使業績增長...等等案例,讀起來相當精采流暢。

 

書中以習慣建立模型:「提示」→「習慣行為」→「獎酬」,反覆說明習慣如何養成,及如何進行改變。

 

「只有提示和獎酬尚不足以讓新習慣持之以恆,還必須讓大腦對獎酬有所期待 渴望腦內啡分泌或建立成就感」

 

誠如書中舉例的美式足球傳奇教練鄧吉(Tony Dungy)說:「冠軍隊伍做的事和大家一樣,差別在於他們不思不想,出手之快令對手來不及反應,常勝軍所作所為完全出於習慣。」

 

鄧吉教練不要求原始的美式足球員學習新習慣,而是改變舊有的習慣,秘訣是維持原本的提示與獎勵,但加入新的慣性行為,反覆不斷練習,至上場後成為自然反應行為。

 

再如,廣告傳奇人物霍普金斯(Claude C. Hopkins)將去除牙齒的黏斑作為提示,廣告叫大家用舌頭舔牙感覺黏斑存在,只要用白速得牙膏,使消費者清潔牙齒後產生清爽感,及能擁有傾倒眾人的笑容。

 

與原子習慣講述個人習慣相較而言,此本書在習慣的討論上,更顯多元有趣。

 

文章標籤

馬老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恆毅力:人生成功的究極能力 Grit: The Power of Passion and Perseverance

作者:安琪拉‧達克沃斯 (Angela Duckworth)
譯者:洪慧芳
出版社:天下雜誌  
出版日期:2016/12/01


S__91922455.jpg

#第8本書
#馬老爹閱讀
#2020年5月13日

馬老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刻意練習之匈牙利西洋棋波爾加三姊妹花

 

慢讀美國心理學家艾瑞克森博士於2016年出版的這一本暢銷書《刻意練習》,每讀到一段書中黃金屋,彷彿開眼般,又停下幾天,釀出一股捨不得讀完的韻味。

 

今天讀到西洋棋波爾加三姊妹的這一段故事,特別感興趣,一直重複閱讀、上網找資料查詢,希望也能對家有三寶的我,有一些啟發。

 

20世紀60年代末,拉斯洛·波爾加(Laszlo Polgár)是一位匈牙利心理學家,他研究了在各個行業或領域中被認為是天才的人,共計有數百人之多,並得出結論認為,

「正確地養育任何一個孩子,都可以將他變成頂尖人才。如果你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陪他訓練,花大量的時間,讓孩子真正熱愛那門學科的話,真的可以達到那目標。我們選擇了西洋棋,西洋棋非常客觀並易於測量。」

 

「任何新生的健康嬰兒,都有潛力成為天才。換言之,神童不一定都是天生,通過後天教育和訓練也可以做到。」

 

為了驗證他的理論,他決定用自己的孩子做實驗。因此,他找一位與他共同合作的妻子,也就是來自烏克蘭的太太克拉拉(Klara,一位教授德語、俄語和世界語的女教師),兩人展開了一場30年測試理論驗證。

 

第一個女兒: 波爾加·蘇珊(Polgár Zsuzsa) (1969~)15歲時,她成為世界一流棋手,後來又成為第一位被授予特級大師稱號的女棋手。

 

第二個女兒: 波爾加·索非亞(Polgár Zsófia) (1974~),西洋棋職業生涯中取得了驚人的成績,一度成為世界上排名第六的西洋棋棋手。

 

第三個女兒: 波爾加·朱迪(Polgár Judit) (1976~) 15歲時成為特級大師,在當時的無論男子特級大師還是女子特級大師之中,都是最年輕的。她在世界女子西洋棋棋手中連續25年排名第一,並一直保持到2014年宣布退役,戰績迄今為止絕無僅有。


16pr00016o7695o7870n.jpg
 

    第一個階段中的孩子以遊戲的方式認識了之后成為其專長的事物,例如蘇珊.波爾加找到了他的西洋棋棋子,並被形狀吸引。

 

一開始,父母會跟著孩子的程度一起玩遊戲,但慢慢地就將遊戲引導到「玩具」的真正用途,向孩子解釋每個棋子的走法。

   

進入這個階段后,未來專家的父母在孩子的發展上就扮演關鍵角色。原因之一是要給予孩子大量的時間、關注和鼓勵,另一個原因在於這些父母往往非常成就導向,會教導孩子自律、努力、責任及妥善運用時間等觀念。等到孩子對某一領域展現興趣,就會

要求他同樣秉持自律、努力和追求成就等特質投入其中。
 

這個階段對孩子的發展影響極大。許多孩子一開始有動機探索或嘗試新事物,是出於與生俱來的好奇心或遊戲性,因此父母有機會以剛萌芽的興趣作為展開某項活動的跳板。不過,源自好奇心的初期動機還是需要補強,讚美對年幼的孩子而言效果奇佳。另

一個動機來源則是因為發展出某種技能而獲得的滿足感,尤其成就若得到父母的肯定,動力更強。

 

    艾瑞克森博士分析了許多成功人士,從一開始啟發興致,到一路培養為專業人才,大智會經歷以下階段,

 

1階段:產生興趣

1、在玩耍中產生興趣

2、在父母的影響下產生興趣

3、在兄弟姐妹的影響下產生興趣

 

2階段:變得認真

這一階段開始,就將開始進行比較枯燥而艱苦的練習,這個時候孩子的動力來源主要是這麼些:

-父母老師的鼓勵,情緒上的支持

-能夠欣賞自己的技能,感受規律之美

-獲得尊重,獲得小夥伴們的追捧

-找到一同練習的夥伴,一起訓練很開心

-能用那門技能來認同自己 ...

 

3階段:全力投入

一般來講,孩子們在1516歲時,要付出巨大的投入,才能成為自己領域中的傑出人物。

 

大寶已經快10歲,喜歡畫畫,可以依照刻意練習的書中方式,鼓勵多練習畫畫,由模仿名畫開始。

 

二寶、三寶尚年幼,現在沉迷於平板電腦及手機影片當中,雙薪家庭的父母,不容易整天顧著他們,這值得深思!

 

希望新冠肺炎疫情趕快結束,讓二寶、三寶盡快回去幼兒園團體學習生活!

 

#刻意練習:原創者全面解析,比天賦更關鍵的學習法

#Peak: Secrets from the New Science of Expertise

#安德斯.艾瑞克森博士(Anders Ericsson

刻意練習.jpg

#馬老爹隨筆

#閱讀札記

#2020418

文章標籤

馬老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讀到寫,林怡辰的閱讀教育:用閱讀、寫作, 讓無動力孩子愛上學習

作者:林怡辰
出版社:親子天下
出版日期:2019/01/29

按此博客來連結

C1AA666A-CD85-47F3-A177-AE45E91BCC75.jpeg


DFA28F5D-48C1-459B-BDC8-8F058827AF9C.jpeg

 

----------------------------------------------------------------------------------

【讀後心得】

作者以個人生長歷程、乃至閱讀及寫作經歷,搭上教職身分,在偏鄉投入閱讀的根。

 

這個閱讀的根,一開始遇到非常多的阻力及困難,但作者的長期堅持,以及行動力,將譒下去的種子,拉長時間序列,一步一步地有了向下的根,乃至向上發芽、成長、茁壯。

 

作者也在書中提出小學不同年級的初階至進階推薦書籍,讓家有小寶貝的父母們,可以參考。

 

個人最喜歡的一段話是:「透過閱讀和寫作,希望孩子可以看見世界、看見自己、澄清自己的價值觀,讀出知識和趣味,最後用寫作來沉澱思考,釐清自己的想望,做出無悔的決定。」

 

 

 

【個人書摘】

-透過閱讀和寫作,希望孩子可以看見世界、看見自己、澄清自己的價值觀,讀出知識和趣味,最後用寫作來沉澱思考,釐清自己的想望,做出無悔的決定。

 

-閱讀是輸入,寫作是輸出

 

-閱讀是什麼?

閱讀興趣、閱讀習慣、閱讀理解、閱讀品味、閱讀策略。

 

-寫作是什麼?

寫出感覺、寫出思考、寫出生活、寫出省思、寫出好成績。

 

-寫作療癒了我: 從閱讀中發現新知、新想法、新情緒、新心情...然後回來自身成為行動,成為嶄新的改變,改變自己的生活。

 

-閱讀很重要,「寫」一樣重要。沒有閱讀的寫作是盲的,沒有寫作的閱讀是空的。

 

-寫部落格,養成用文字紀錄的習慣,除了在部落格找到自己抒發的園地,更因紀錄有了省思、修正,而有了跨越。

 

-透過書寫,與自我對話,持續找路、統整計畫、檢視調整、重新擬定計畫。

 

-長期使用文字會有一種魔力。真實面對自己、真實面對他人,利用文字凍結過去溫度、感動、痛苦,自由的穿越時間,看見人心的細微處與真價值。

文章標籤

馬老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習,玩真的!

作者:蔡淇華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17/04
/18

按此博客來連結

文章標籤

馬老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故事學:學校沒教,你也要會的表達力

 

作者:歐陽立中

繪者: J.HO

出版社:國語日報

出版日期:2019/10/01

 

按此博客來連結

 

#故事學學校沒教你也要會的表達力

#歐陽立中

#2020年1月8日

 

 

 

-故事像一片雲,一沒捕捉就變形

-隨時紀錄身邊的故事:「關鍵詞」

-定期整理蒐集的故事,依照主題,「歸類法」整理

-大量轉述:把聽到的故事講給別人聽

-故事三元素:
1.缺陷英雄:有缺陷的英雄
2.超強對手:超強大的對手
3.持續奮鬥:持續的奮鬥

-兩難故事重要步驟:
兩難—>掙扎—>抉擇

-運用故事思維,將兩難故事封裝成精彩故事。越糾結,越深刻。

-觀眾愛看的劇情及故事:事物危險的邊緣

1. 誠實的小偷
2. 軟心腸的刺客
3. 疑懼天道的無神論者

 

馬老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何閱讀一本書 How To Read Book

IMG_5015.JPG
 

作者:莫提默‧艾德勒 (Mortimer J. Adler), 查理范多倫 (Charles Van Doren)

譯者:郝明義, 朱衣

出版社:台灣商務 

出版日期:2016/12/07

博客來連結: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36991

 

---------------------------

《內容簡介》

  這本書在1940年出版,1972年大幅增訂改寫為新版。
  不論什麼時候讀,都不能不嘆服作者對閱讀用心之深、視野之廣。
  不懂閱讀的人,初探閱讀的人,讀這本書可以節省冤枉路。
  對閱讀有所體會的人,讀這本書可以有更深的印證與領悟。

  讀一本好書,會讓你的努力有所回報。而一本最好的書對你的回饋也最多。當然,這樣的回饋分成兩種:第一,當你成功地閱讀了一本難讀的好書之後,你的閱讀技巧必然增進了。第二,一本好書能教你了解這個世界以及你自己,你不只更懂得如何讀得更好,還更懂得生命;你變得更有智慧,而不只是更有知識。

  本書提到閱讀主要有四個階段:一是基礎閱讀,只要懂得看書、識字,就算是達到這層閱讀;二是檢視閱讀,此階段有時間限制,要在很短的時間內抓住書籍想要表達的主題與部分內容,也可以稱作略讀;三是分析閱讀,是本書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在談如何做到最完整的閱讀,同時也是討論如何提升理解力與閱讀能力;四是主題閱讀,也是最高層次的閱讀,這是所有閱讀中最複雜也最系統化的閱讀。

  書中特別提出如何閱讀七種類型的書籍方法:1.實用型,2.想像文學,3.故事、戲劇與詩,4.歷史書,5.科學與數學,6.哲學書,7.社會科學;以供讀者參考。

本書特色
  一部有關閱讀,永不褪色的經典。
  將閱讀分成四個層次漸進式討論,讓讀者逐步學會閱讀的要領。
  開拓閱讀技巧,協助讀者提升自己的理解力,進而增加人生智慧的實用性書籍。
  ★不只教導初學者如何進行閱讀,更是學習知識的基本方法與態度。

 

---------------------------

《作者介紹》

莫提默‧艾德勒Mortimer J. Adler, 1902-2001

  以學者、教育家、編輯人等多重面貌享有盛譽。除了寫作《如何閱讀一本書》之外,以主編《西方世界的經典名著》,並擔任1974年第十五版《大英百科全書》的編輯指導而聞名於世。

查理范多倫Charles Van Doren, 1926-

  曾任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後因故離任,和艾德勒一起工作。一方面襄助艾德勒編輯《大英百科全書》,一方面幫他把1940年第一版《如何閱讀一本書》內容大幅修編增寫,因此,1970年的新版就由兩人共同領銜。

譯者簡介
郝明義

  出版人。曾任時報出版公司總經理、臺灣商務印書館總經理兼總編輯,現任大塊文化董事長,以及「網路與書」發行人。著有《工作DNA》、《故事》、《那一百零八天》;譯有《2001:太空漫遊》。

朱衣

  著名都會女作家,擅長描繪都會生活的情愛男女,著有《前中年期浪漫族》、《不婚年代的戀愛哲學》、《不要約會只要喝咖啡》等十餘本小說。目前除小說創作外,並從事心靈成長的散文寫作及翻譯,著有《日日是好日》、《勇敢再出發》等書;譯作包括全球暢銷書《別為小事抓狂》系列、《美麗人生十大守則》系列、《快樂──達賴喇嘛的人生智慧1》、《寬恕──達賴喇嘛的人生智慧2》等十餘本。

 

---------------------------

《目錄》

導讀

譯序

自序

 

第一篇 閱讀的層次

第一章 閱讀的活力與藝術

第二章 閱讀的層次

第三章 閱讀的第一個層次:基礎閱讀

第四章 閱讀的第二個層次:檢視閱讀

第五章 如何做一個自我要求的讀者

 

第二篇 閱讀的第三個層次:分析閱讀

第六章 一本書的分類

第七章 透視一本書

第八章 與作者找出共通的詞義

第九章 判斷作者的主旨

第十章 公正地評斷一本書

第十一章 贊同或反對作者

第十二章 輔助閱讀

 

第三篇 閱讀不同讀物的方法

第十三章 如何閱讀實用型的書

第十四章 如何閱讀想像文學

第十五章 閱讀故事、戲劇與詩的一些建議

第十六章 如何閱讀歷史書

第十七章 如何閱讀科學與數學

第十八章 如何閱讀哲學書

第十九章 如何閱讀社會科學

 

第四篇 閱讀的最終目標

第二十章 閱讀的第四個層次:主題閱讀

第二十一章 閱讀與心智的成長

 

附錄一 建議閱讀書目

附錄二 四種層次閱讀的練習與測驗

 

---------------------------


享受「為自己而讀」的盛宴

  閱讀的能力,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人類幾千年文明發展中逐漸形成的美好資產。

  閱讀能力始自文字。人發明了文字,取得了跨越時空保留經驗與感受的神奇突破。今日此地遭遇的事、觸發的情感、說出的話,用文字寫下來,就能去到彼處、去到未來,對不在場、不可能在場的人複製重現。

  不過,文字不是完美的記錄工具。得要先學會文字蘊含的意義、指涉的事物、組構的法則,才能將經驗與感受轉寫為文字。更重要的,從文字中接收跨越時空的經驗與感受時,不只要懂得文字,還要動用自己曾有過的經驗與感受,才能讓文字記錄變得鮮活有效。

  換句話說,閱讀的重點不在客觀的文字,而在讀者主動主觀解讀文字的過程。同樣的文字,不同的讀者會讀出不一樣的收穫。幾乎毫無例外,自身內在經驗與感受愈是豐沛,在閱讀上愈是有準備的讀者,就會在文字中得到愈多愈美的體會。

  因而,從一個方向看,有閱讀習慣、有閱讀能力的人,很容易將由文字中得來的閱讀能力,運用在生活的其他面向上。可以用閱讀一本書的態度閱讀一幅畫、一首音樂作品、一張照片、一個建築空間、甚至一個人。閱讀意味著我們不是被動地接收訊息與刺激而已,我們積極地動用自身的經驗、感受,與被閱讀的事物對照、互證,專注好奇地叩問被閱讀事物內在或外延的意義。

  閱讀一個人,我們就不只是看看他長什麼樣子,查查他的頭銜,我們將眼前所看到的人視為一組符碼,讓我們能夠循線追問:這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什麼樣的因素使得他形成這樣一個人,社會的、心理的、偶然的、宿命的種種因素?這樣的人和我之間存在著怎樣的異同,透過探索他、了解他,我會因而對自己增加了怎樣的認識?

  換另一個方向看,會閱讀或不會閱讀,是不是願意經常動用閱讀的態度來對待周遭的世界,決定性地影響了一個人的生活。閱讀、啟動閱讀模式過日子時,主動、積極、張開記憶與感官敏銳度的方式,人就會活得格外豐富濃稠,living intensively

  為什麼我們願意讓自己渾渾噩噩單薄平板地過,而不豐富濃稠地過呢?為什麼不閱讀,為什麼不精進自己的閱讀能力呢?

  正因為閱讀不是與生俱來的,閱讀可以靠著練習來精進。精進閱讀時,首要的關鍵是開發思考、感覺與想像,堅持要將書或其他閱讀對象「讀進去」,意思是觸動自己、改變自己。

  在我們的社會上,很多人不喜歡閱讀,更多人不會閱讀。最大的問題在我們常常被教導「為別人而讀」,為父母讀、為老師讀、為分數讀、為畢業證書讀、為求職或升遷讀……卻鮮少「為自己而讀」。「為自己而讀」,是將閱讀當作目的,而不是工具、手段;「為自己而讀」,讀了之後得到的效果,不是去換來任何身外的東西,而是使得閱讀前和閱讀後的自己,變得不一樣。

  所以,精進閱讀的第一步,其實是認清楚閱讀有多重要,閱讀能對一個人發揮的作用有多大。接下來,則是找到一些可以克服閱讀障礙的方法,深化閱讀和生活和體驗之間的關係。然後,還可以進而從不同的傑出閱讀者身上,看到種種閱讀的可能性,引發讓我們心嚮往之的追求動機。

  《自己的國文課略讀與精讀的祕訣》以大家熟悉的國文內容為領域,開展閱讀導覽。明確地將「略讀」與「精讀」區分出來,又敏感於文言與白話的不同閱讀挑戰,這樣一本書對於培養、掌握中文基礎解讀、體會能力,有著特殊的作用。當我們絕大多數時候都依靠中文來閱讀時,很明顯地,對中文愈嫻熟,閱讀中能得到的收穫,必定隨之而愈多愈厚。

  《波赫士的魔幻圖書館》則呈現了「一代奇讀者」的大師閱讀精華。波赫士不只讀得多又讀得精,還總能在許多大家都讀過的書中讀出不可思議的華麗奇幻感想。進而他將他的書,他對於書的體會,書中所展現的人間視野,綜合交織成一座知識迷宮,在那裡面,你一方面被波赫士的奇想折服,另一方面又驚異於支撐他奇想的龐大人類思考,以至於自願流連於迷宮中,享受地做一個永遠的讀者,再也不想出來了。

  《如何閱讀一本書》具體、分層地提出了閱讀方法的建議,循序漸進,引導我們進入閱讀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讀者和作者一樣重要,以什麼態度讀一本書決定了能從書中得到什麼。作者們對於閱讀經驗的同理認知,既深且近,而且充滿了說服的熱忱,雄辯滔滔地羅列了人與書的不同關係法則。

  《閱讀地圖人類為書痴狂的歷史》以生動的方式訴說了幾千年的人類閱讀經歷,鑑古知今,讓我們領略了閱讀並非理所當然,走到能充分掌握閱讀能力、以閱讀容易且方便地豐富自己,還有一段漫長曲折的路途。路上有很多挫折、障礙,很多不意的轉彎,當然也有各種或精巧或壯麗的奇景,以及眾多或睿智或瘋狂或愚迷的人。

  我們以籌備一場盛宴的心情聚集了這四本書,邀請所有願意給閱讀一個機會,讓閱讀提升豐富生活質地的朋友們一起來享受!

譯序
  我是在一九九九年春節期間,第一次讀《如何閱讀一本書》,離這本書的初版(一九四年),有六十年了。

  會知道這本書,極為偶然。

  前一年,也就是一九九八年年底,我和一位譯者討論稿件之後,聊天聊到一部叫作《益智遊戲》(Quiz Show)的電影。電影是真實故事,主角是一九五年代,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一位英姿煥發的年輕教授,查理范多倫(Charles Van Doren)。查理范多倫書香門第,父親馬克范多倫(Mark Van Doren)不但是名教授,在美國文學史上也有其地位(《如何閱讀一本書》裡就提到他的一些著作)。查理范多倫由於博覽群書,才氣過人,就參加當年風行美國的電視益智節目,結果連續拿下十四週冠軍(今天網路上還可以找到當年的題目,難度非同小可)。查理范多倫固然因而成了英雄,但是他終究不敵良知的煎熬,最後坦承主辦單位提供了他一些問題的答案。電影在查理范多倫得知他被學校解聘的黯然中結束。

  那天我在聊天中得知他後來如何又蒙艾德勒(Mortimer J. Adler)收留,以及他們兩人後來的故事。

  艾德勒在美國學界和出版界都是個傳奇性的人物。早年因為想當記者,所以輟學去報社打工,後來為了改善寫作,去上大學的夜間部課程。這時他讀到了一本書,改變了他的一生。這本書就是十九世紀英國重要的思想家彌爾(John Stuart Mill)的自傳。(有關彌爾的一些生平介紹,請參閱本書第三百七十頁。)艾德勒讀到彌爾竟然是在五歲就讀了柏拉圖的書之後,不但從此為哲學所著迷,也開始了他在大學的正式求學。(不過因為他拒絕上體育課,所以沒能拿到學士文憑。但是他留校任教,最後拿到了博士學位。)

  艾德勒除了任教,寫過第一版的《如何閱讀一本書》之外,還以主編過《西方世界的經典名著》(Great Books of the Western World),以及擔任一九七四年第十五版《大英百科全書》的編輯指導而聞名於世。

  查理范多倫和艾德勒一起工作後,一方面襄助艾德勒編輯《大英百科全書》,一方面把《如何閱讀一本書》原來內容大幅修編增寫,因此,今天我們讀到的《如何閱讀一本書》,作者是由艾德勒和查理范多倫共同領銜的。(其間一些補充說明,請參考本書作者序。)

  我因為對范多倫故事的好奇,而去買了《如何閱讀一本書》。而最後滿足的不只是我的好奇心,還有對閱讀及出版的重新認識。

  一氣讀完後,有兩種強烈的感覺。

  先是羞恥。我是個做出版工作的人,成日與書為伍,結果到那個春節前的兩個月才知道這本書,到自己四十四歲這一年才讀這本書,幾乎可說無地自容。之外,也不免深感懊惱:如果在我初高中青少年時期,就能讀到這本有關如何讀書的書,那我會節省多少閱讀的冤枉路?

  但,另一個感觸則是:何其有幸。在出版業工作了二十多年之後才讀到這一本書,與其說是不幸,不如說是有幸。這麼多年來,我在閱讀的路上,思索固然很多,困惑也多,想清楚的有一些,想得模糊的更多。就如同書名《如何閱讀一本書》所言,這本書幫我就讀書這件事情的思索和困惑,做了許多印證和總結。如果沒有經歷這麼多年的尋覓與顛簸,發現與失落,我讀這本書的感受不會這麼深刻,收穫也不會這麼豐富。因此不論就讀者還是出版者的身分,我相信這本書都深遠影響我的未來。

  因此,我必須謝謝介紹這本書給我的汪怡先生。謝謝他那天下午在來來飯店的指點。

  讀這本書的時候,我還在臺灣商務印書館工作,所以一方面決定出版這本書,一方面也決定自己動手翻譯。

  但是一旦開始翻譯之後,就知道實際的時間多麼不夠。尤其後來我的工作異動,有些新的計畫要出發,再加上當時還在同時進行另一本《二○○一:太空漫遊》的翻譯,所以,另找一位譯者,也就是朱衣來一起合作,成了不得不的選擇。

  事實上,這本書幾乎全部都是朱衣翻譯的。我的工作,則是把她的全部譯稿再仔細校閱一遍。這樣我們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琢磨,才完成了全部工作。如果讀者發現翻譯上的疏失(一定不免),責任由我們共同承擔。
  
  我進出版業的第一份文稿,就是朱衣幫我做的校閱。多年後能有機會和她一起合作這本書,覺得非常榮幸。而由於我們翻譯的遲延,導致許多讀者一再查詢出書時間之不便,也在此一併致歉。

  這本書的序言,是艾德勒在一九七二年,《如何閱讀一本書》新版出版時所寫。三十一年後再讀,仍然不能不嘆服兩位作者對教育閱讀用心之深,視野之廣。二○○三年三月三十一日亞馬遜網路書店(Amazon)的排行榜上,《如何閱讀一本書》排名第五百六十九名,歷久彌新,由此可見。

  現在,就請好好享受這頓知識的盛宴。

 

 

---------------------------

《內容連載》

第一章 閱讀的活力與藝術
 
這是一本為閱讀的人,或是想要成為閱讀的人而寫的書。尤其是想要閱讀書的人。說得更具體一點,這本書是為那些想把讀書的主要目的當作是增進理解能力的人而寫。
 
這裡所謂「閱讀的人」(readers),是指那些今天仍然習慣於從書寫文字中汲取大量資訊,以增進對世界了解的人,就和過去歷史上每一個深有教養、智慧的人別無二致。當然,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這一點。即使在收音機、電視沒有出現以前,許多資訊與知識也是從口傳或觀察而得。但是對智能很高又充滿好奇心的人來說,這樣是不夠的。他們知道他們還得閱讀,而他們也真的身體力行。
 
現代的人有一種感覺,讀書這件事好像已經不再像以往那樣必要了。收音機,特別是電視,取代了以往由書本所提供的部分功能,就像照片取代了圖畫或藝術設計的部分功能一樣。我們不得不承認,電視有部分的功能確實很驚人,譬如對新聞事件的影像處理,就有極大的影響力。收音機最大的特點在當我們手邊正在做某件事(譬如開車)的時候,仍然能提供我們資訊,為我們節省不少的時間。但在這中間還是有一個嚴肅的議題:到底這些新時代的傳播媒體是否真能增進我們對自己世界的了解?
 
或許我們對這個世界的了解比以前的人多了,在某種範圍內,知識(knowledge)也成了理解(understanding)的先決條件。這些都是好事。但是,「知識」是否那麼必然是「理解」的先決條件,可能和一般人的以為有相當差距。我們為了「理解」(understand)一件事,並不需要「知道」(know)和這件事相關的所有事情。太多的資訊就如同太少的資訊一樣,都是一種對理解力的阻礙。換句話說,現代的媒體正以壓倒性的氾濫資訊阻礙了我們的理解力。
 
會發生這個現象的一個原因是:我們所提到的這些媒體,經過太精心的設計,使得思想形同沒有需要了(雖然只是表相如此)。如何將知識份子的態度與觀點包裝起來,是當今最有才智的人在做的最活躍的事業之一。電視觀眾、收音機聽眾、雜誌讀者所面對的是一種複雜的組成從獨創的華麗辭藻到經 審慎挑選的資料與統計—目的都在讓人不需要面對困難或努力,很容易就整理出「自己」的思緒。但是這些精美包裝的資訊效率實在太高了,讓觀眾、聽眾或讀者根本用不著自己做結論。

 

相反的,他們直接將包裝過後的觀點裝進自己的腦海中,就像錄影機願意接受錄影帶一樣自然。他只要按一個「倒帶」的鈕,就能找到他所需要的適當言論。他根本不用思考就能表現得宜。
 
主動的閱讀
 
我們在一開始就說過,我們是針對發展閱讀書的技巧而寫的。但是如果你真的跟隨並鍛練這些閱讀的技巧,你便可以將這些技巧應用在任何印刷品的閱讀上—報紙、雜誌、小冊子、文章、短訊,甚至廣告。
 
既然任何一種閱讀都是一種活動,那就必需要有一些主動的活力。完全被動,就閱讀不了—我們不可能在雙眼停滯、頭腦昏睡的狀況下閱讀。既然閱讀有主動、被動之對比,那麼我們的目標就是:第一提醒讀者,閱讀可以是一件多少主動的事。第二要指出的是,閱讀越主動,效果越好。這個讀者比另一個讀者更主動一些,他在閱讀世界裡面的探索能力就更強一些,收穫更多一些,因而也更高明一些。讀者對他自己,以及自己面前的書籍,要求得越多,獲得的就越多。
 
雖然嚴格說來,不可能有完全被動閱讀這回事,但還是有許多人認為,比起充滿主動的寫跟說,讀與聽完全是被動的事。寫作者及演說者起碼必需要花一點力氣,聽眾或讀者卻什麼也不必做。聽眾或讀者被當作是一種溝通接收器,「接受」對方很賣力地在「給予」、「發送」的訊息。這種假設的謬誤,在認為這種「接收」類同於被打了一拳,或得到一項遺產,或法院的判決。其實完全相反,聽眾或讀者的「接收」,應該像是棒球賽中的捕手才對。
 
捕手在接球時所發揮的主動是跟投手或打擊手一樣的。投手或打擊手是負責「發送」的工作,他的行動概念就是在讓球動起來的這件事上。捕手或外野手的責任是「接收」,他的行動就是要讓球停下來的這件事上。兩者都是一種活動,只是方式有點不同。如果說有什麼是被動的,就是那只球了。球是毫無感覺的,可以被投手投出去,也可以被捕手接住,完全看打球的人如何玩法。作者與讀者之間的關係也很類似。寫作與閱讀的東西就像那只球一樣,是被主動、有活力的雙方所共有的,是由一方開始,另一方終結的。
 
我們可以把這個類比的概念往前推。捕手的藝術就在能接住任何球的技巧—快速球、曲線球、變化球、慢速球等等。同樣的,閱讀的藝術也在盡可能掌握住每一種訊息的技巧。

 

值得注意的是,只有當捕手與投手密切合作時,才會成功。作者與讀者的關係也是如此。作者不會故意投對方接不到的球,儘管有時候看來如此。在任何案例中,成功的溝通都發生於作者想要傳達給讀者的訊息,剛好被讀者掌握住了。作者的技巧與讀者的技巧融合起來,便達到共同的終點。
 
事實上,作者就很像是一位投手。有些作者完全知道如何「控球」:他們完全知道自己要傳達的是什麼,也精準正確地傳達出去了。因此很公平地,比起一個毫無「控球」能力的「暴投」作家,他們是比較容易被讀者所「接住」的。
 
這個比喻有一點不恰當的是:球是一個單純的個體,不是被完全接住,就是沒接住。而一本作品,卻是一個複雜的物件,可能被接受得多一點,可能少一點;從只接受到作者一點點概念到接受了整體意念,都有可能。讀者想「接住」多少意念完全看他在閱讀時多麼主動,以及他投入不同心思來閱讀的技巧如何。
 
主動的閱讀包含哪些條件?在這本書中我們會反覆談到這個問題。此刻我們只能說:拿同樣的書給不同的人閱讀,一個人卻讀得比另一個人好這件事,首先在於這人的閱讀更主動,其次,在於他在閱讀中的每一種活動都參與了更多的技巧。這兩件事是息息相關的。閱讀是一個複雜的活動,就跟寫作一樣,包含了大量不同的活動。要達成良好的閱讀,這些活動都是不可或缺的。一個人越能運作這些活動,閱讀的效果就越好。
 
閱讀的目標:為獲得資訊而讀,以及為求得理解而讀
 
你有一個頭腦。現在讓我再假設你有一本想要讀的書。這本書是某個人用文字書寫的,想要與你溝通一些想法。你要能成功的閱讀這本書,完全看你能接獲多少作者想要傳達的訊息。
 
當然,這樣說太簡單了。因為在你的頭腦與書本之間可能會產生兩種關係,而不是一種。閱讀的時候有兩種不同的經驗可以象徵這兩種不同的關係。
 
這是書,那是你的頭腦。你在閱讀一頁頁的時候,對作者想要說的話不是很了解,就是不了解。如果很了解,你就獲得了資訊(但你的理解不一定增強)。如果這本書從頭到尾都是你明白的,那麼這個作者跟你就是兩個頭腦卻在同一個模子裡鑄造出來的。這本書中的訊息只是將你還沒讀這本書之前,你們便共同了解的東西傳達出來而已。

 

讓我們來談談第二種情況。你並不完全了解這本書。讓我們假設—不幸的是並非經常如此你對這本書的了解程度,剛好讓你明白其實你並不了解這本書。你知道這本書要說的東西超 你所了解的,因此認為這本書包含了某些能增進你理解的東西。
 
那你該怎麼辦?你可以把書拿給某個人,你認為他讀得比你好的人,請他替你解釋看不懂的地方。(「他」可能代表一個人,或是另一本書—導讀的書或教科書。)或是你會決定,不值得為任何超越你頭腦理解範圍之外的書傷腦筋,你理解得已經夠多了。不管是上述哪一種狀況,你都不是本書所說的真正的在閱讀。
 
只有一種方式是真正的在閱讀。不要有任何外力的幫助,你就是要讀這本書。你什麼都沒有,只憑著內心的力量,玩味著眼前的字句,慢慢的提升自己,從只有模糊的概念到更清楚的理解為止。這樣的一種提升,是在閱讀時的一種腦力活動,也是更高的閱讀技巧。這種閱讀就是讓一本書向你既有的理解力做挑戰。
 
這樣我們就可以粗略地為所謂的閱讀藝術下個定義:這是一個憑藉著頭腦運作,除了玩味讀物中的一些字句之外,不假任何外助,以一己之力來提升自我的 程。1你的頭腦會從粗淺的了解推進到深入的理解。而會產生這種結果的運作技巧,就是由許多不同活動所組合成的閱讀的藝術。
 
憑著你自己的心智活動努力閱讀,從只有粗淺的了解推進到深入的體會,就像是自我的破繭而出。感覺上確實就是如此。這是最主要的作用。當然,這比你以前的閱讀方式要多了很多活動,而且不只是有更多的活動,還有要完成這些多元化活動所需要的技巧。除此之外,當然,通常需要比較高難度閱讀要求的讀物,都有其相對應的價值,以及相對應水平的讀者。
 
為獲得資訊而閱讀,與為增進理解而閱讀,其間的差異不能以道里計。我們再多談一些。我們必需要考慮到兩種閱讀的目的。因為一種是讀得懂的東西,另一種是必需要讀的東西,二者之間的界限通常是很模糊的。在我們可以讓這兩種閱讀目的區分開來的範圍內,我們可以將「閱讀」這個詞,區分成兩種不同的意義。

 

第一種意義是我們自己在閱讀報紙、雜誌,或其他的東西時,憑我們的閱讀技巧與聰明才智,一下子便能融會貫通了。這樣的讀物能增加我們的資訊,卻不能增進我們的理解力,因為在開始閱讀之前,我們的理解力就已經與他們完全相當了。否則,我們一路讀下來早就應該被困住或嚇住了—這是說如果我們夠誠實、夠敏感的話。
 
第二種意義是一個人試著讀某樣他一開始並不怎麼了解的東西。這個東西的水平就是比閱讀的人高上一截。這個作者想要表達的東西,能增進閱讀者的理解力。這種雙方水準不齊之下的溝通,肯定是會發生的,否則,無論是透 演講或書本,誰都永遠不可能從別人身上學習到東西了。這裡的「學習」指的是理解更多的事情,而不是記住更多的資訊—和你已經知道的資訊在同一水平的資訊。
 
對一個知識份子來說,要從閱讀中獲得一些和他原先熟知的事物相類似的新資訊,並不是很困難的事。一個人對美國歷史已經知道一些資料,也有一些理解的角度時,他只要用第一種意義的閱讀,就可以獲得更多的類似資料,並且繼續用原來的角度去理解。但是,假設他閱讀的歷史書不只是提供給他更多資訊,而且還在他已經知道的資訊當中,給他全新的或更高層次的啟發。也就是說,他從中獲得的理解超越了他原有的理解。如果他能試著掌握這種更深一層的理解,他就是在做第二種意義的閱讀了。他透 閱讀的活動間接地提升了自己,當然,不是作者有可以教他的東西也達不到這一點。
 
在什麼樣的狀況下,我們會為了增進理解而閱讀?有兩種狀況:第一是一開始時不相等的理解程度。在對一本書的理解力上,作者一定要比讀者來得「高桿」,寫書時一定要用可讀的形式來傳達他有而讀者所無的洞見。其次,閱讀的人一定要把不相等的理解力克服到一定程度之內,雖然不能說全盤了解,但總是要達到與作者相當的程度。一旦達到相同的理解程度,就完成了清楚的溝通。
 
簡單來說,我們只能從比我們「更高桿」的人身上學習。我們一定要知道他們是誰,如何跟他們學習。有這種想法的人,就是能認知閱讀藝術的人,就是我們這本書主要關心的對象。而任何一個可以閱讀的人,都有能力用這樣的方式來閱讀。只要我們努力運用這樣的技巧在有益的讀物上,每個人都能讀得更好,學得更多,毫無例外。

 

我們並不想給予讀者這樣的印象:事實上,運用閱讀以增加資訊與洞察力,與運用閱讀增長理解力是很容易區分出來的。我們必須承認,有時候光是聽別人轉述一些訊息,也能增進很多的理解。在這裡我們想要強調的是:這本書是關於閱讀的藝術,是為了增強理解力而寫的。幸運的是,只要你學會了這一點,為獲取資訊而閱讀的另一點也就不是問題了。
 
當然,除了獲取資訊與理解外,閱讀還有一些其他的目標,就是娛樂。無論如何,本書不會談論太多有關娛樂消遣的閱讀部分。那是最沒有要求,也不需要太多努力就能做到的事。而且那樣的閱讀也沒有任何規則。任何人只要能閱讀,想閱讀,就能找一份讀物來消遣。
 
事實上,任何一本書能增進理解或增加資訊時,也就同時有了消遣的效果。就像一本能夠增進我們理解力的書,也可以純粹只讀其中所包含的資訊一樣。(這個情況並不是倒 來也成立:並不是每一種拿來消遣的書,都能當作增進我們的理解力來讀。)我們也絕不是在鼓勵你絕不要閱讀任何消遣的書。重點在,如果你想要讀一本有助於增進理解力的好書,那我們是可以幫得上忙的。因此,如果增進理解力是你的目標,我們的主題就是閱讀好書的藝術。

 

---------------------------

《讀後感》 

 

文章標籤

馬老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厲害的圖解速讀術

IMG_E4704.JPG

 

作者:齊藤英治 Eiji Saito

譯者:李毓昭

出版社:晨星 

出版日期:2007/06/25

博客來連結:http://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371193

 

〔內容簡介〕

給需要閱讀本書的人 ,
希望在有限的時間內閱讀更多書籍 ,
工作資料文件堆積如山,卻沒有時間看 ,
想要增進想像力、創造力和注意力 ,
對速讀有興趣,但學習狀況不是原地踏步,就是半途而廢 。
若你符合以上任何一個情況,建議你不要再猶豫了,好好閱讀這本書吧!本書採用: 
金氏紀錄全球速讀紀錄保持人哈渥德.貝格的速讀法 ,加上筆者獨創的「齊藤式速讀術」 ,
並以圖解說明技巧步驟,讓你的學習更迅速!

 

內容介紹〕

人的腦力本來就比電腦優秀,在一瞬間處理許多訊息的能力並不遜於超級電腦,但多數人卻無法充分發揮這個能力,現在就讓《最厲害的圖解速讀術》教你「在刹那間讀取許多詞語並理解」的技巧

 

撇步1:嘗試以看圖的方式看句子

人類的眼睛構造適合速讀,在大減價時,百貨公司裡總是擺滿了各種商品,我們只需要瞥一眼,就能知道什麼東西大概擺在什麼地方。這就證明了人具有瞬間理解的能力。將此原理套用到閱讀,便是以「看圖」的方式閱讀的影像閱讀法。

 

練習法:每天以速讀的方式看書,練習15-30分鐘。

為了避免三分鐘熱度,因此強烈建議練習時選用,自己有興趣的書籍,除了可幫助自己更專心於閱讀外,更能同時吸收新知。

 

撇步2:三段火箭式閱讀法

這是種讓任何人都能輕易閱讀專門書籍的基本速讀法,本方法的重點在於:閱讀時分成三個階段進行,並依內容調整時間與比重,此種閱讀三階段如下:

超快層次→以最快速度流覽全書,同時標注重點並留意全書流程。

理解層次→全面理解已標注的重點,並再度畫出重點。

學習層次→學習、記憶前一階段標注的重點,也是全書中最重要部分。

 

只要依照本書的方法勤加練習,相信您也能達到每個月讀50本書的目標!

 

想知道更多的速讀撇步、練習方法與理論,請見《最厲害的圖解速讀術》一書。

 

〔作者簡介〕

齊藤英治

一九四年出生於日本山形縣。東北大學畢業,醫學博士。

  曾在武田藥品公司研究維他命與腦科學,目前是健康英知研究所所長,兼任日本綜合醫學會常任理事,也是健康、醫事方面的評論家。把研究身心健康與腦力開發當成畢生志業,曾在學會發表活化頭腦的內心立體構造,長年探究豐富心靈的有效閱讀法。有許多與健康、腦力開發有關的著作和論文。 
個人網站:www.saitohope.com

-------------------------------------------------

讀後感

 

文章標籤

馬老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E4703.JPG

 

作者:神田昌典 (かんだ まさのり / Kanda Masanori)

譯者:李毓昭

出版社:晨星 

出版日期:2007/12/24

博客來連結: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389964

 

內容簡介

您的閱讀方法是否依然是「從第一頁的第一行,逐字逐句地往下看」

閱讀對於目前的您而言,是件苦差事嗎?

  試著讓這套全心影像閱讀系統顛覆您的既有觀念,幫助您成為熱愛閱讀,且擅長閱讀的社會菁英。

  本書為《10倍速影像閱讀法》的圖解版,用更為簡單易懂的圖解,為您深入說明影像閱讀的學習方式,幫助您突破文字的高牆,學會使用影像閱讀。

  全書分為五大步驟:準備、預習、影像閱讀、活化與高速閱讀,只要依照本書步驟練習,全心影像閱讀系統就不再是不切實際的空想。

  每一步驟都有相關疑難解答,集結學習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再一一深入解說,讓您在學習此影像閱讀系統時不再覺得徬徨無助。

 

作者簡介

神田昌典

  日本上智大學外國語學系畢業,先在外務省經濟局任職,後來赴美取得紐約大學經濟學碩士、賓州大學渥頓商學院商管碩士。歷任美國家電廠商的日本負責人,現為經營顧問。目前經營多家公司,跨足創業者教育、心理諮商、加速教育等領域。

  著有《您的公司可在90天內賺錢!》、《非常識的成功法則》、《成功者的告白》、《為何春天不來?》……等多本書籍,而由其審訂翻譯的《10倍速影像閱讀》(保羅.席利著,晨星出版,2002)則是在日本銷售超過26萬冊的暢銷書。

 

10倍影像閱讀法,五個階段

1.準備階段:做好心態的準備,設定要從書裡面得到什麼的「目標」,內容當然是愈具體愈好。像是我想要看這本書就是想要知道要怎麼做才可以讀那麼快。再來就是集中精神,書中提供一個集中精神的方法叫做「橘子集中法」,想像腦後方有個橘子在那邊,然後就用這個狀態來看書。有點像是把頭腦後面的肌肉撐住的感覺。

2.預習階段:花1分鐘快速翻過書,目的是找到書裡面的重點,以及看看這本書適不適合自己,而這些大多都存在目錄、前言、結論,趕時間就先看這裡吧。

3.影像閱讀階段:放鬆視線,一頁一頁把書的內容給「擷取」進腦海裡,也不要想太多(別抵抗),就是讓資訊流進腦裡。

4.活化階段:以回想、問問題及作筆記的方式,把吃進去的資訊給吐出來。俗話說,用的出來的才是自己的,大概就是這道理吧。回想就是想想剛剛看了什麼,問問題是確認自己知道答案(有沒有抓到重點),作筆記就是整理心得。

5.結算階段:算自己花多少時間看完一本書,愈來愈快就會有達成了點什麼的成就感。(正面階段)

------------------------------------

讀後感

一張圖一個表格,貫穿本書的精隨

影像閱讀的五個步驟:

準備 => 預習 => 影像閱讀 => 活化 => 高速閱讀

!cid_1616d8ee8111af811662.jpg


書末頁附的表格,可作為日後閱讀書報/雜誌/文章的參考表格,作為圖像閱讀的練習紀錄。

 

影像閱讀法NOTE 2.jpg

 

此書以圖文並茂方式,說明學習圖像閱讀的技術,很適合重複翻閱,每次都會有不同收穫。

馬老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的人生思考 As a man thinketh

IMG_4452.JPG

 

作者: 詹姆士.艾倫 James Allen

譯者: 魏鬱如.王潔.陳佳慧

出版社:立村文化 

出版日期:2009/10/13

博客來連結: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450672

 

-------------------------------------

〔內容簡介〕

  人生哲學之父詹姆士.艾倫 (1864.11.28 ~ 1912.1.24)的《我的人生思考》出版于1903年,本書是 由「意念的力量」、「自信的實踐」、「命運的主宰」、「生命的安頓」、「圓融的智慧」五部智慧之語所組成,是為全世界人類帶來勇氣的精闢人生哲學。

  生命本身即是一種學習過程,不論柳暗花明或山窮水盡,在困頓、失敗或挫折中總希望能及時尋得一盞明燈指點迷津,也許只是一句話或一小段文字,《我的人生思考》即期望能扮演各位讀者在人生轉折處的心靈推手。經由本書,你可以沉潛深思,讓思緒更加清明,找到人生各個階段的答案。經由本書,你更可以誠實地面對自己,積蓄能量,重新出發,做自己的主人,以積極正念改變一切,臻至人生圓滿成功的境界。

本書特色

唯一次於聖經.歷久不衰的暢銷書籍! 
成功大師—— 戴爾.卡內基&拿破崙.希爾—— 奉為圭臬的人生瑰典! 
掌握財富、好運與幸福人生的永恆金鑰! 
啟動每一個人正面磁場的神秘力量!

〔作者簡介〕

詹姆士.艾倫(James Allen)(1864.11.28 ~ 1912.1.24)

  詹姆士.艾倫被稱為二十世紀的「神祕作家」。雖然他的暢銷名著《意念的力量》啟發世上無數的人,卻鮮少有人認識這位作家。

  艾倫一八六四年出生於英格蘭的列斯特,父親本是位富商,卻因經商不善於一八七八年宣告破產,並於一年後慘遭謀害。此件悲劇讓詹姆士不得不於十五歲便輟學幫助家計;之後艾倫完成終身大事,並擔任大型私人企業老闆的私人祕書。

  受到托爾斯泰作品影響的艾倫,瞭解整日忙著賺錢、卻虛擲金錢的人生毫無意義。他於三十八歲時,面臨人生的十字路口,於是辭去工作,與妻子搬到英格蘭西南部海邊的小農莊,追尋自己想過的生活。就在這裡,艾倫過著清貧、自律、受他的心靈導師—— 托爾斯泰—— 所啟發的簡單生活。

  艾倫在尋常的日子裡起得很早,然後散步至海崖俯瞰海洋,在那兒沉思約莫一個鐘頭。當他的思緒逐漸紛亂,世界的奧祕便豁然閃現,這些想法都默記在心中;之後,便回家將剛才的想法寫下來。下午時分,他整理庭園;晚上則與喜歡討論高深哲理的村民聚會交流。

  艾倫在英格蘭西南部海邊十年來都過著這種平靜、沉思的生活,靠著作品的版稅賺取微薄的生活費;而在四十八歲時,卻突然離開人世。他走的方式如同生前,原因不明、外界不擾、也未留遺產。艾倫死後,文壇才認同他作品的非凡與啟示。

  雖然《我的人生思考》—— 「意念的力量」、「自信的實踐」、「命運的主宰」、「生命的安頓」、「圓融的智慧」五部智慧小語,約為一個世紀前的著作,但至今全世界仍不斷有新的讀者加入。尤其是在歐美的基督教社會中,它或許是唯一次於聖經,歷久不衰的暢銷書!

 

〔目錄〕

導讀

自序

第一部分 思想的力量

思想與人格

命運的主宰

努力尋找與開採才能有所獲

思想對人生境遇的影響

處境是思想的產物

因果報應

不是環境使然

完善自我才能改善環境

善惡終有報

內心與外界環境和諧相處

學會管理自己的思想

思想並不是隱秘的

好人的好結果

想決定一個人的景況

思想影響健康

排除雜念健康自來

善心能排解悲傷

思想造就目標

有目標就有力量

讓疑慮與恐懼遠離

思想是成就的要素

不想做強者,只好做弱者

沒有放棄,沒有成功

思想決定成就的大小

做個敢於夢想的人

夢想這樣成為現實

打開禁錮你思想的門

好運屬於勤奮的人

擁有一顆平靜的內心

如何獲得平靜的生活

沉思默想的力量

沉思默想是自我成長的秘密

 

第二部 自信與實踐

罪惡的教訓

脫離痛苦

認識罪惡

無知是罪惡之源

黑暗必將是短暫的

從罪惡中汲取教訓

確信光明是永存的

世界是內心世界的反映

建構你們的世界

我就是我的思想

兩個人的故事

你拋棄的,卻是他人的珍寶

對他人的評價

幸福在我們身邊

因果法則

服從法則

人生是自己塑造的

停止抱怨

改善環境

罪惡是偽裝的祝福

別再受人的奴役

道德涵養是富裕的良方

財富是道德的荒漠

真心樂於行善的動機

真正的財富

擺脫孤獨

無聲的思想

事物是思想的外觀表現

戰勝負面心態

不為形勢所奴役

遠離塵囂

寧靜的內心

通過思想獲得力量

內心空靈的境界

自製力產生的能量

健康、財富和幸福的秘訣

品德的力量

疾病是心理狀況的外在表現

不良情緒導致疾病

無用的工作損害健康

信念是導致成功的力量

在信念的基礎上奮鬥

命運自造

工作——獲得真正力量的秘訣

學會忍耐

瑣事是生活中的垃圾

用心專一,力量倍增

幸福常伴的秘訣

欲望猶如地獄

天堂與地獄是一個人心態的反射

無所而自得

追求真正的幸福

奉獻比索取更幸福

駛往成功的彼岸

真正的意義上的成功

 

第三部 命運的主宰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自由意志決定一切

人格即命運本身

命運絕對公平

人格是習慣的組合

善報與惡報

人格養成的學校

自製的學問

自製的智慧

五大科學步驟

思想家和哲學家

人類行為的因與果

絕對的公平正義

正確與錯誤的人生

織出自己的生命

因果同時存在

意志的鍛煉

鍛煉意志的七大法則

樹立好的習慣

做事不要拖延

控制心態

小事也要一絲不苟

優秀人才總是為社會所需要

全心全意地工作

人格自意念培養

建立優質心靈庇護所

四大原則

完美的生活

注意力的培養

專心的大敵

專心眼前之事

專心的四大階段

聰明的行動派

沉思默想的練習

沉思默想是精神的專注

沉思默想淨化意念

誤會幻想為沉思默想

追求的力量

誰能抵擋堅定的決心

成就的喜悅

成就的回報是快樂

第四部 生命的安頓

要怎麼收穫先怎麼栽

停止怠惰之情

沉思默想給人力量

相信神律

五大默想

要有萬丈雄心

自我和真理之抗衡

為真理犧牲

唯有真理是真正的教義

讓我自生滅亡

單純的真理

苦難在真理中結束

取得精神力量

如何才能努力有成

別放棄你的原則

實現原則帶來力量

沉著生力量

不畏打擊的風雨

實現無私的愛

失敗是假像

不朽的大愛

從痛苦中學習

神聖的愛不求回報

大愛無私

苦難的枷鎖

瞭解無私的大愛

大愛一視同仁

自律就能得到知識

領會大無限

人類的精神永無止境

肉體是脆弱的

實踐自我犧牲

進入大無限

自戀蒙蔽真理

信奉至高無上的新美德

克服自我覓得真理

言語無法證明真理

愛的定律

謙卑是偉大的表示

播下真理的種子

抑制衝動

我是真正的奉獻

實現完全平靜

自製就能達到平靜

這條路必須自己走

-------------------------------------

讀後感

本書應該不失為心靈類書籍的開山始祖,適合內心煩雜時閱讀。

比起一頁一頁從頭讀起,這本雞湯類古書,隨手翻一篇細細品嚼,會更有意味。

馬老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4115.JPG

 

•作者: 山繆爾.斯邁爾斯  (Samuel Smiles)
•譯者: 邱振訓
•出版社:立緒  訂閱出版社新書快訊 新功能介紹
•出版日期:2007/02/09

博客來連結: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430603

 

內容簡介

艱難困苦與人世滄桑 
是最為嚴厲而又最為崇高的老師

  本書自1859年11月本書在英國問世以來,他就在世界許多國家每年不斷重印,在全球暢銷140年不衰,僅1991年在日本出版後,就發行達150多萬冊,它改變了億萬窮苦人民的命運,被譽為「個人奮鬥的精神標本」。在許多西方國家,該書成了人們必讀的人生叢書之首,成了對人們的生活和命運產生巨大影響的人生教科書。

  亞裡斯多德曾說過,道德是幸福的必要條件;而我們從斯邁爾斯這本書中更可以發現,品格更是道德的具體實踐!斯邁爾斯的《自己拯救自己》激勵年輕人對正確的目標勉力以求──不畏辛勞艱苦,更不要在過程中否定自我──並且能依靠自己的努力,而非他人的協助或保護來過活;在書中的典範中,我們可以發現自助的最高精神也包括了幫助身邊的人們。書中也指出,失敗是真正勤奮者的成功之母,失敗會激發他們更加努力,發揮出最大能耐,帶領他朝向自我教化、自製,並增長他的知識與智慧。在享受成功之餘,我們也必須提升自己的品格,因為無德之才毫無價值,無德之功盡是一場空。

  本書的影響所及,包括現今紅極一時的「新世紀」、「正面思考」、「改變人生」等文類均受恩霑,甚至連著名脫口秀主持歐普拉(Oprah)也被拿來與他相較;斯邁爾斯因而被譽為催人奮發向上的「卡內基的精神導師」、「西方的成功學之父」。然而,他的自助概念卻與上述這些有所不同;斯邁爾斯所設想的「個人」,是一種充滿精力、積極奮發的生物,有別於一般僅在電視節目或書籍中尋求自我成長,而不實踐在生活中的現代人。

作者簡介

山繆爾.斯邁爾斯 Samuel Smiles(1812-1904)

  英國十九世紀偉大的道德學家,寫過許多膾炙人口的隨筆雜文,如《品格的力量》、《人生的職責》、《金錢與人生》等,在全球暢銷一百多年而不衰,改變無數人的生活觀,被喻為「西方的成功學之父」、「卡內基的精神導師」。

譯者簡介

邱振訓

台灣大學哲學研究所畢業。譯有《哈佛諾頓講座之大師與門徒》(立緒文化出版)。

目錄

序言 
山繆爾.斯邁爾斯其人其事 
第一章 品格,使人成為紳士 
第二章 自修,最好的教育來自於自己 
第三章 自助-國家與個人 
第四章 毅力與勇氣 
作者年表

---------------------------------------  

 

讀後感

這本幾個世紀前的長年書,原來就是老生常談 "成功學" 的始祖。

書內所舉列的各個名人故事,困苦環境似乎能培育出更多令人驚訝的新想法、新學說、新作品等等,似乎在每個世代皆是如此。

不管是品格、自修、堅毅、習慣、重複練習等觀念,每一次讀來,每一次都不斷點頭,知道知道。

知易行難,千古不變的道理。

節錄在本書閱讀數遍,依然留戀忘返的佳句,

•習慣能讓一切事物變得容易,讓一切困難遠離常軌。

•習慣是一串珍珠項鍊;掇去一顆,整串就散了。

•自修 - 最好的教育來自於自己

•我們不能夠自己打鐵趁熱,而是要把鐵打得火熱。

•優異並非天賦,而是努力換來的獎賞。

•所有最好的進步過程都是緩慢的。

•對學習無法持之以恆,是我們這一代的心靈疾病。

•年輕時過度透支掉的自然力量,終將在老年時一一償還。

馬老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383320101-831733624.jpg

作者: 趙麗榮 

出版社:野人 

出版日期:2012/03/28

博客來連結: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538681


 

內容簡介

規矩大於寵愛,身教重於言教!
德國媽媽這樣教孩子學會「自律」

  教養不能複製,但不會只有一條道路,因為「教養」本身就是一種價值。

  透過各國媽媽教養觀,看見自己的盲點,也看見我們還能給孩子什麼!

  秉持「放養教育」的德國父母認為:孩子是小花也是大樹,在成長過程中需要陽光、雨露,更需要在風雨中歷練。

  德國人的嚴謹有目共睹,如此強大的民族性,從何而來?答案是:教育。

  對德國媽媽來說:與其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

  這是德式教養的鐵律,不可改變!

  此書以一個華人家庭在德國的生活與育子經驗做為主軸,以簡明的生活故事說明一個遠嫁德國的媽媽,因為受到了德國教養觀的衝擊,進而省思中國人的教養觀念有哪些地方需要調整,而我們又可以從德國的教養觀念中獲得什麼啟發。

★你最頭大的教養問題,德國媽媽這樣教:

.孩子丟三落四怎麼辦?
  德國媽媽教養三「不」曲:不提醒、不幫忙、不管他!

.孩子花錢如流水?
  給孩子的耶誕禮物──對帳本!多花的錢,就扣回來!教會孩子,多花的每一分錢都是父母的。

.孩子不好好吃飯,怎麼辦?
  德國媽媽的飢餓教育:不好好吃飯,就得挨餓!

.小孩搶玩具,怎麼辦?
  先到者先得,不然都別玩!教會孩子,社會沒有絕對的公平,只有規則與秩序。

.孩子拖拖拉拉就是不睡?
  說定時間,絕不妥協!父母破壞規則,孩子就會輕視規則。

.我的孩子戀愛了?
  德國媽媽尊重孩子的愛情,因為學習愛與被愛是一種可貴的能力。

★德國媽媽這樣教出堅強、獨立、寬容、節約好孩子!

  .送孩子去磨難營三天?社會的磨難更多,這樣教孩子堅強!

  .要放養,不要圈養讓孩子自由發展、任意玩耍,這樣教孩子獨立!

  .沒有天生優秀的父母!父母犯錯,也要向孩子道歉身體力行,這樣教孩子寬容!

  .兩歲孩子就有銀行帳戶?從生活做起,培養儲蓄意識,這樣教孩子節約!

62條德式教養鐵規則,教出自律好孩子!

  鐵規則1:不要多「幫」孩子做,而是多「讓」孩子做

  鐵規則2:孩子有十個缺點,父母要為其中五個負責

  鐵規則3:教養孩子,父母必須以身作則

  鐵規則4:告訴孩子:跌倒了,自己站起來

  鐵規則5:不要在孩子心裡埋下暴力的種子

  鐵規則6:學習如何爭辯,是成長的第一步

  鐵規則7:學習愛與被愛是一種可貴的能力

  鐵規則8:讓孩子在碰撞中成長,而不是在呵護中長大

  鐵規則9:不以自己的經驗,取代孩子的感受

  鐵規則10:教育孩子:社會沒有絕對公平,只有規則與秩序

本書特色

  1.世界媽媽教養系列作第一主打,以各國媽媽特殊的教養觀為切入點,題材特殊。系列作《日本媽媽教專注》、《美國媽媽教負責》、《猶太媽媽教理財》預計一季出版一本。

  2.理論清晰,全書均以一個家庭的生活經驗為例說明,教養概念生活化十足,貼近父母的教養需求。

  3.全書為完整的情境互動故事,一章一個教養情境,可讀性佳,脈絡清楚。

  4.各篇文後附德式教養鐵規則:深度探討釐清教養觀點,德式「自律」教養一目了然。

  5.文前附教養情境模擬測驗表:不論你是嚴格虎媽、使命必達的直昇機父母,還是自律甚嚴的德國媽媽,都能從中發現自身教養盲點與優點,進而調整腳步,讓親子互動更良好。

作者簡介

趙麗榮

  從事兒童教育研究,對先進的教育理念及方法有獨到的見解,在海內外多家專業媒體發表多篇論文。

----------------------------------

讀後感

從作者整本書的內容中,可以明顯感受到北京父母的教育方式,與大多數台灣父母的教育方式,似乎很相像。

而年輕一代的父母,與作者那一年代的父母,則慢慢有些差異。

例如,老一輩的看到孩子跌倒,會趕緊去把孩子抱起來,急迫的關切孩子是否有任何受傷、或不舒服。而我們這一代年輕人,則多與德國父母一樣,鼓勵他們自己爬起來。

德國父母讓小孩子依照自己的興趣,去培養他們喜歡的興趣,這也是我們現在再學習的。但德國父母,採取的放養方式,則與我們不太一樣,我們總是會希望孩子依照我們父母意志去前進。

而孩子自己動手做這件事情,在我看來,我們都知道,但經常就會忍不住去管他,要塗甚麼顏色、要怎麼操作比較正確,深怕他繞遠路。但就如書中所說,我們父母要從旁鼓勵他們,幫他們建立自信,而不是一昧的去插手。

內容的許多教養方式,都相當值得我們去省思如何去改善既有的方式,或學習起來作為我們教養的指導方針。

當然,因為我們所處與生長的環境不同,德國父母的教育方式,我們也不用一昧的照單全收。

馬老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歲前,決定孩子的一生

 

cfb7ab5aff81ef45d6e68949006909e1.jpg

 作者    周道男/ 李瓊珠/ 周佳敏

出版社  漢宇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 2007/09/28

金石堂連結 :    https://www.kingstone.com.tw/book/book_page.asp?kmcode=2014280160956

 

內容簡介

《10歲前,決定孩子的一生》一書的作者主張,父母如果能培養孩子的成功特質,孩子的成功幾率則會大幅提高。作者列出七大成功特質:正向思考、創意培養、獨立思考、逆境智商人際關係溝通能力、理財觀念,詳述了孩子邁向成功可能遇到的瓶頸,並為父母如何教育孩子提供了容易落實到日常生活中的方法。此外,我建議父母不要只培養孩子成功的特質,本身也要盡可能地調整自己,讓自己從內而外散發出成功特質,才能更進一步激發孩子的成功氣質。

凡天下愛子女、希望子女能有所成就的父母,我均大力推薦此書。就如作者所言,普天下父母對孩子最根本的願望就是希望孩子的人生能夠一帆風順。

 

編輯推薦

本書榮登臺灣誠品·金石堂暢銷書排行榜!銷售10萬冊!

要改變孩子,必須先改變自己。就算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可以成為不平凡的人。

你是一個稱職的父親或母親嗎?你在用自己都覺得盲目的方法教育孩子嗎?

閱讀此書,檢驗一下自己的行為吧!書中的真實故事會告訴你,讓孩子走向成功的秘訣,就是培養孩子具有七大成功特質!

只重視孩子讀書≠孩子將來就能成功。與其只要孩子讀書,不如多培養他們的成功特質,才是父母給予孩子最好的禮物。

希望孩子成功嗎?讓本書帶領你建構起孩子成功方程式!突破孩子成功的瓶頸,該書詳述了孩子邁向成功可能遇到的瓶頸,並為父母如何培養孩子的成功特質提供了容易落實於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方法。

七大成功特質:正向思考、創意培養、獨立思考、逆境智商、人際關係、溝通能力、理財觀念。

只重視孩子讀書不等於孩子將來就能成功。與其只要孩子讀書,不如多培養他們的成功特質,才是父母給予孩子最好的禮物。要改變孩子,必須先改變自己。就算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可以成為不平凡的人。書中的真實故事會告訴你,讓孩子走向成功的秘訣,就是培養孩子具有七大成功特質! 

--------------------------------------------------------------------

讀後感

 2017年10月底,老三的蒞臨,全家充滿了喜悅氣息。

 

不知不覺中,老大已經上了國小一年級。老二,也即將邁入2歲。

 

家中三個孩子的教養,在未來的幾年,每每都是關鍵。

 

 兩個小的正值書中提到的唯樂原則時期,老大是個像小男生的大姊姊,學校功課即便是名列前茅,但有些不良的生活習慣,像是吃飯慢吞吞、愛看電視、 邋里邋遢 等,做父母的總希望她好還要更好,培養她未來能獨立自己的良好特質。

 

本書的作者,以親身教養一門三女英傑的成功故事,對於3個孩童正逐步朝10歲邁進的我,讀來特別有滋味。

馬老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8新的一年已經開始,每次返台都會揹著一堆書,返回越南。

 

10年來,每一年實際讀完的書籍,幾乎都不會超過20本。但,帶來的書籍,累積下來,已經超過1000本。

 

希望2018年,至少,能完成50本的目標。

 

該怎麼完成呢? 每天強迫、當然,一開始是要以強迫的方式,每天強迫自己閱讀30分鐘。

 

以30天會基準,養成每天閱讀的習慣。

 

2018新的一年,加油。

 

2018閱讀清單 Reading List

1. 10歲前,決定孩子的一生

2. 德國媽媽這樣教自律:教出堅強、獨立、寬容、節約好孩子

3.自己拯救自己 Self-Help  

4.我的人生思考 As a man thinketh

5.圖解10倍速影像閱讀法

6.最厲害的圖解速讀術

7.如何閱讀一本書 How To Read Book

文章標籤

馬老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